4月26日,“雪龍”號抵達中國極地考察國內基地碼頭。
近日,我國牽頭制定的國際標準《地理信息影像傳感器的地理定位模型第3部分:實現模式》由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發布,標準編號為ISO/TS 19130-3:2022。
4月26日,記者從河南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河南出臺了《關于加強基礎測繪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以推動河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測繪地理信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服務社會主義現代化河南建設為核心,構建新型基礎測繪體系,豐富基礎..
近日,我國牽頭制定的國際標準《地理信息影像傳感器的地理定位模型第3部分:實現模式》由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發布,標準編號為ISO/TS 19130-3:2022。
清晨第一縷陽光,把山林、草原、湖泊、田野紛紛喚醒;皎潔的月光,照著追逐浪濤的海豚,也照著夜歸的人們;蚯蚓松動泥土時,鴻雁掠過天空;季風是回流的江河,洋流是大海里的動脈;春夏秋冬不知疲倦地變換著調色板,生命的贊歌在大地上齊聲唱響……這些美妙的事情,..
當前,全球數字化發展日益加快,時空信息、定位導航服務成為重要的新型基礎設施。近年來,湖南省“三高四新”的發展戰略對地理信息提出了新需求,要求高質量建好數字湖南統一的空間定位框架和時空數字底板。
歷時3年,匯集1163萬個調查圖斑,查清了全省國土利用現狀等情況,建立了覆蓋省、市、縣三級的國土調查數據庫。
4月15日,自然資源北京市衛星應用技術中心揭牌暨衛星應用服務交流活動在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舉行。該中心經自然資源部批復同意,由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牽頭,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市地質礦產勘查院、市規劃和自然資源數據管理中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共同..
歷時三年,江西省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共投入調查人員上萬名,調查了1151萬個地類圖斑,全面查清了全省國土利用狀況。經全面調查,江西現有耕地272.16萬公頃(4082.43萬畝),園地57.24萬公頃(858.62萬畝),林地1041.37萬公頃(15620.57萬畝),..
近日,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成果數據正式上線“國土調查云”平臺。更新后的“國土調查云”進一步豐富了業務數據內容,為全國各級自然資源部門提供了“三調”等數據的即時查詢、在線監管及相關共享應用服務,可以有效輔助國土調查、建設用地審查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4月7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布,經過27年的建設,目前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產業體系已基本形成。
為構建自然資源統一調查監測體系,山東省在基礎調查與相關專項調查中勇于探索實踐,制定了林、草、濕、荒與第三次國土調查(以下簡稱“三調”)成果全面融合的技術路線,實現了專項調查數據間的有效銜接,進一步提升了調查成果的準確度,逐步形成了符合山東實際的自..
近日,記者從四川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作視頻會上獲悉,今年四川省自然資源廳將著力開展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體系、重大工程體系、標準規范體系、業務支撐體系建設,切實提升四川省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增強生態系統碳匯能力,服務全省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
新華社北京4月10日電(記者 安蓓、潘潔)《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10日發布。
近期,在 Urban20(G20城市參與小組)組織、世界城地組織亞太區主辦的“促進城市間合作,加快應對氣候變化、疫情和經濟復蘇”主題峰會上,西安市應邀在這一世界舞臺上分享了智慧城市建設經驗。
7日7時47分,高分三號03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這標志著我國首個高分微波遙感星座初步建成,全天時、全天候對地微波成像能力初具規模。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空天院)研制了這顆衛星的主載荷——C頻段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SAR)。
央視網消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國家發展改革委昨天(4月7日)對外公布,經過27年的建設,目前,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產業體系已基本形成。
3月的川西地區,依然是冰天雪地,在這里開展四川省1∶1萬無圖區域測圖工程外業調繪的隊員們已經奮戰一個多月了。
近年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在工程建設等領域積極推行“一次委托、聯合測繪、成果共享”工作模式,目前已初步實現竣工驗收階段規劃、綠化面積核實測量、不動產測量和人防設施核實測量“多測合一”,全流程工作時限為20個工作日。
3月5日,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公布了第八批“江蘇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江蘇省崗位學雷鋒標兵”名單。江蘇省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地圖編制部工程師王欣榮登榜單。
1月13日晚,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將靜安區靜安寺街道愚園路228號列為中風險地區,被稱為全球最小的中風險地區。疫情防控精準化,得益于上海市大力推行的精細化管理。其基礎則是通過上海城市實景三維建設、云平臺、5G網絡、物聯網等技術構建的時空數字..
萬物勃發的春天剛剛到來,寧夏回族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就敲響了全域實景三維建設沖刺的戰鼓。
近年來,全球變化背景下,自然系統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深刻影響和改變著區域水循環系統。地下水是區域水循環的重要環節,在快速變化條件下呈現出獨特的適應、響應和演化方式。為提升地下水系統演化規律研究水平,地球系統模式云計算平臺與遙感大數據的深度結合為監..
今天,我國首個地鐵北斗定位系統在北京地鐵首都機場線開工建設,這是我國目前規模最大的室內空間導航定位系統。預計在今年內建成。
3月1日,《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印發,明確“十四五”時期四川省測繪地理信息科技創新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關鍵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和保障措施。
近期,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通知,全面推進實景三維中國建設,引發業界高度關注。實景三維中國建設將給測繪地理信息行業帶來哪些機遇與挑戰?如何發揮業界力量推動實景三維中國建設?針對這些問題,本報采訪了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